施余兵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“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”
发布时间: 2021-11-18 | 阅读数:11月9-10日,由中国-东南亚南海研究中心、中国yl7703永利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,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、中美研究中心、中欧关系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“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”(The Symposium on Global Maritime Cooperation and Ocean Governance 2021,下称“论坛”)在海南三亚举办。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名专家学者、前政要、外国驻华使馆高级官员、国际组织及涉海部门代表以“线上”和“线下”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。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、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、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兼偶家海洋局局长王宏、海南省副省长王斌、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、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、国际海底管理局秘书长洛奇、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主席阿扎里、中国-东南亚南海 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、中国yl7703永利创始院长吴士存等嘉宾先后在开幕式致辞。我院施余兵教授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作大会发言。
在发言中,施余兵教授以“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在BBNJ谈判中的作用”为题同与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。施教授指出,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被广泛认为是一部“海洋宪章”和“活的条约”。然而,这种比喻是有条件的,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并不可能解决所有与海洋有关的问题,演化解释也存在一定的适用限制。根据联大决议,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与BBNJ谈判和BBNJ协定的关系可以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BBNJ谈判和BBNJ协定是在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框架下的第三个执行协定;二是必须两者必须完全一致;三是BBNJ谈判和BBNJ协定不能损害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。然而,各国对于如何解读这三点仍然存在分歧。施教授认为,以上三点并不妨碍BBNJ协定可以对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部分条款进行修订。
本届论坛为期两天,参会代表围绕“全球海洋治理的机遇与挑战”“构建南海安全秩序”“南海海洋治理实践”“国际海洋法前沿问题”“疫情影响下的国际海事安全合作”“北冰洋海洋治理实践”“蓝色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”“国际海洋法前沿问题研究”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深入交流。会中的前瞻性思考和研讨将在促进全球海洋合作与治理的发展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。
文/黄佳
图/左顺